为了梳理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路径与趋势,推动社会各界对养老金融的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并深入探索适应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道路,CAFF50自2016年起连续6年推出其年度公开出版物《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今年,在17家单位的参与下,26位业界精英与专家学者联合撰写了《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全书共计16章,约30万字。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
CAFF50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
在谈及养老金金融时,董克用教授表示:“2020年,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中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3786亿元,年度收益率约15.84%,创10年新高;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年收支出现6925亿元缺口,首次动用储备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20年投资运营规模为1.05万亿元,投资收益率达到10.95%,保值增值效果良好。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0年末,整体规模突破3万亿元。”
CAFF50副秘书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管理部总监孙博
CAFF50特邀研究员、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和君康养事业部副总经理曹卓君
随后,会议举办了主题为“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的圆桌讨论。本次讨论由CAFF50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主持,与四位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嘉宾共同探讨目前市场中各类养老金融产品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董事总经理王伟表示,工银理财作为银保监会批准的四家养老理财业务试点单位之一,将在武汉和成都开展试点工作。养老理财产品兼具养老属性和普惠属性,将遵循稳健的投资理念,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业绩。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发展部总经理李佳健表示,在账户制下,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呈现蓄势待发的势头。养老目标日期产品将根据客户年龄、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等因素分别设置多种组合,由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动态地调整资产配置水平,以满足投资者对退休收益的目标期望。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养老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步倩表示,银保监会日前批准包括新华人寿在内的六家保险机构在浙江和重庆开展专属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专属养老保险产品以养老保障为目的,具有缴费灵活的特点,采取“保证利率+浮动利率”的收益方式,并设置“稳健型”和“积极型”两类账户供客户选择。
CAFF50联席研究员、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产配置部高级研究员胡俊英表示,截至今年10月末,已有142只养老目标基金成立,总规模达到1097亿,发展速度较快。养老目标基金产品采用成熟的自然配置策略,同时注重权益资产配置的作用,充分考虑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投资运作稳健,波动控制良好,市场接受度稳步提升。
最后,CAFF50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在总结中建议金融机构在设计养老金融产品时,要关注年轻人的需求,注重互联网渠道的开发。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希望第三支柱不断完善,养老金融事业也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hina Ageing Finance Forum,CAFF50)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