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50人论坛欢迎您的访问!

专家观点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冯丽英:后疫情时代养老机构发展的思考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0-04-29  阅读次数:  次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4月2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邀请了政府部门、学界、业界嘉宾共议养老产业发展大计,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在线专家研讨会。

      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先生,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先生,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冯丽英女士,慧佳投资主要创始人、董事长韩铭珊先生等四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演讲。此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特邀成员和研究员共70余人在线与会。

以下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冯丽英女士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后疫情时代的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走向”这一专题。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对老年人生活及养老机构运营也带来重大影响。由此一定会引发我们对疫情后养老机构如何发展的再思考、再认识。这里边会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内容,P1

      我想聚焦一下,对于养老机构的发展而言,始终还是围绕着资金、客户及运营服务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在资金端,养老机构的发展必然要走产融结合之路

      养老产业初期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多数养老机构尚缺科学有效的资本运营能力和专业人才,因此盈利模式始终没有突破。疫情对养老机构日常运转带来的资金压力更加沉重。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促成产融一体化结合,产融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养老行业盈利模式的有效探索。

      首先抓住时机获得银行长期资金支持。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宏观金融政策影响下向好向宽,一方面,国家为应对疫情影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释放流动性的政策。同时,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生事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养老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发展领域,近几年来关于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在金融支持方面,政府鼓励金融行业以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近期从国有大行了解到,对于积极推进养老产业投融资业务,各家银行都有准备,这是非常可喜得局面。

      1、银行贷款支持养老产业的主要投向

      概要而论,主要支持以下三类:

      一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为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便利化的居住养老设施改造,包括对现有住宅和社区的坡道、电梯等基础设施进行无障碍改建等。

      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为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老年人提供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城市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社区医疗机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以及农村的托老所、老年活动站、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等综合性服务的建筑及设施,包括养老院、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退休养老社区等养老机构。

      2、借款人条件

      借款人应具备经政府许可实施养老项目建设的企事业法人,具有清晰的产权关系和健全的治理结构。银行将按照市场化机制,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此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资本金比例及财务状况也有相应要求。相比其他资金,银行贷款具有投资期限长、利率相对低的优势,是养老产业合适的资金来源。

      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近几年出现的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探索建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PPP养老项目的融资机制和金融支持模式,引导资金投向养老这个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行业。这些都是养老机构融资的可行方式。

      在养老产业的资金端,最需要解决的是资金与产业的对接和落地问题,避免政策秀色可餐,产业无米下锅。

      二、在客户端,强调以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营销模式

      除保险类养老机构外,目前养老机构获客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会员卡形式、押金形式和房屋短期租赁形式。会员卡形式是指养老机构向客户发行会员卡,客户凭借该卡锁定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权益,并使用该卡进行支付,一般而言需缴纳较高数额会员费。押金形式是指客户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后,可以入住养老机构,入住期间发生的消费另行支付。房屋短期租赁形式是指机构将养老床位以租赁的形式向客户提供。

      那么在这三种形式之外,我们能否探讨以金融产品形式创新养老机构的客户营销模式呢?

      比如积极尝试与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以发行金融资管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从而快速获客。产品逻辑是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保险、信托、资管类产品,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既可得到一定的投资收益,又可获得养老机构优先入住的权益;金融机构募集的资金可以以非标资产投资方式为养老项目融资;养老机构将以提供养老服务收取的费用偿还融资。以此形成融资—客流—服务的闭环。这种创新金融产品形式,已经有养老金管理公司、养老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有所尝试,很受机构和客户的追捧。巧得很,大家应该注意到,前天《中国金融》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一项出人意料的结果是:老年群体、年龄65岁以上居民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为23.9万元,是总体平均水平的1.4倍,占其家庭金融资产的34.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水平。这个结论至少说明老年群体具有投资金融产品的意愿,市场应当有好的产品实现对接,并帮助他们规避风险。我们期待这些金融机构加快产品推进和发行,从而有力的促进养老机构的客户拓展。

      三、在服务端,突出高质量、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提供

      此次疫情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养老方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高质量、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更加旺盛。

      1、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形成依赖。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易感人群,对医疗康养的需求高。同时,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场所,相比居家人群,人数更加剧集,传染风险更高。经过此次疫情,社会将更加看重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和救治能力,一旦有老人患病,能够及时在机构设立的诊所乃至合作医院得到救治。

      2、智能化养老将得到发展。出于人员隔离的需求,应减少服务人员、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接触。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老人身体数据的远程采集监控、远程诊疗;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生活物品配送、日常护理、情感交流等。搭建以老年人状态监测、结算支付等功能的信息平台,对老人健康状态相关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监测,并与监管部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相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医养结合功能。这些都可代替人力,减少疫情人际传播概率。

      3、更加重视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配备。在后疫情时代,养老不仅是简单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一个多行业多专业配合的综合化行当。一直以来,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都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对此,可调动养老机构、高校、技工院校等的积极性,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培训”机制。由高校和技工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护理专业,会同养老机构开展定向教学培训,毕业后到养老机构就业。既可为养老机构输送较高素质专业人才,又可解决学生就业和就业后的继续教育问题。

      4、养老机构选址及建筑设计尤为重要。为适应疫情之下的隔离要求,将促使养老机构考虑完善现有养老运营形式,环保居住更加重要。如机构的选址应在生活便利与环境优美之间取得平衡。老年人对南北通透、低密度的养老住宅的需求将增加。可对CCRC社区进行改造,平时作为融通开放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护理和社交服务,疫情发生时可将社区改造成独立隔离的房间,以避免疫情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独居小公寓或两(三)室两卫的养老户型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户型设计服务的机构将更受青睐。而中低端养老机构,特别是居住卫生条件一般、老人聚集拥挤的机构,将较难获得客户认可。

      以上这些变化,对于养老机构而言是新的挑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也为金融机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触点,应密切关注养老产业的新业态、新需求,及时提供相关融资产品,通过金融与产业的产融结合,推动高质量、智能化养老的实现。

      仅此分享,谢谢大家!

上一篇: 党俊武:后疫情时代老龄产业的未来走势

下一篇: 韩铭珊:产融结合是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化发

扫码二维码